什么是RFID智能卡?
智能卡(Smart Card)又稱為集成電路卡(Integrated Circuit Card,IC卡),內部帶有微處理器和存儲單元等部件。IC卡的芯片具有寫入和存儲數據的能力,IC卡存儲器中的內容可以根據需要有條件地供外部讀取,或供內部信息處理和判定之用。但在IC卡推出之前,磁卡由于技術普及基礎好,已得到廣泛的應用。
磁卡
磁卡是將具有信息存儲功能的特殊材料涂印在塑料基片上,以液體磁性材料或磁條為信息載體,將寬6~14 mm的磁條壓貼在卡片上制作而成的。
磁條上有三條磁道,前兩條磁道為只讀磁道,第三條磁道為讀寫磁道。根據ISO 7811/2標準規(guī)定,第一磁道能存儲76個字母數字型字符,在首次被寫磁后就變成只讀的;第二磁道能存儲37個數字型字符,同時也是只讀的;第三磁道能存儲104個數字型字符,是可讀可寫的,如銀行卡用之記錄賬面余額等信息。磁卡的信息均保存在磁條中只有與讀卡設備接觸才能讀取信息。
由于磁卡的信息讀寫相對簡單容易、使用方便、成本低,因而較早地獲得了發(fā)展,并很快進入了多個應用領域,如金融、財務、郵電、通信、交通、旅游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賓館等。以美國為例,兩億多人口就擁有10億張信用卡,消費額約為4 695億美元。其中,相當部分的信用卡由磁卡制成,產生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然而,IC卡的出現(xiàn),正挑著傳統(tǒng)磁卡的地位。
IC卡是超大規(guī)模集成電路技術、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發(fā)展結合的產物,它將集成電路芯片鑲嵌于塑料基片的指定位置上,利用集成電路的可存儲特性來保存、讀取和修改芯片上的信息。在很多領域中,磁卡正在被大量的IC卡所代替。按照與外界數據傳輸的形式來分,IC卡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。
接觸式IC卡
IC卡的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被提出來了,1976年法國布爾公司首先創(chuàng)造出IC卡產品,很快這項技術就應用到金融、交通、醫(yī)療和身份證明等多個行業(yè),它將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,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利。
接觸式IC卡的芯片金屬觸點暴露在外,該觸點直接接入IC卡接口設備的IC卡適配器插座,從而實現(xiàn)與IC卡中的集成電路進行信息處理和交互。
非接觸式IC卡
非接觸式IC卡的芯片全部封于卡內,無暴露部分。此外,在卡內還嵌有一個微型天線,以便嵌入的芯片與讀卡器之間非接觸地相互通信,它通過無線電波或電磁場感應來交換信息,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技術結合起來,解決了無源(卡中無電源)和非接觸這兩大難題,是電子器件領域的重大突破。
非接觸式IC卡中存儲的信息,通過無線數據通信可被自動采集到系統(tǒng)中。與接觸式IC卡比較,非接觸式IC卡(電子標簽)具有以下優(yōu)點。
(1)可靠性高:它與讀寫器之間無機械接觸,避免了由于接觸讀寫而產生的各種故障,如接觸不良、粗暴插卡、芯片脫落、被擊穿、彎曲損壞等。
(2)操作方便、迅速:由于非接觸通信,讀寫器在10 cm范圍內可以對卡片操作,非常方便用戶的使用且能提高效率。
(3)防碰撞:非接觸卡中有快速防碰撞機制,能防止卡片之間出現(xiàn)數據干擾,因此可以對多張卡進行并行處理,提高系統(tǒng)工作速度。
(4)可以適合于多種應用:該卡的存儲結構特點使它能夠實現(xiàn)一卡多用,通過密碼和訪問條件的設定,就能應用于不同的系統(tǒng)。
(5)加密性能好:非接觸式IC卡的序列號是唯一的,由制造廠家固化而不可更改。卡中各扇區(qū)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碼和訪問條件,卡與讀寫器之間采用雙向驗證機制,而且通信過程中所有數據都加密,所以它很適合電子錢包、公路自動收費系統(tǒng)和公交自動售票系統(tǒng)等應用。